《无损探伤》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核技术利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来源:无损探伤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式E=MC2中可以看出,质量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一定的能量,原子中含有极大的能量。相关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并提出在使用中子不断轰击铀核促使其发生裂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中子对其他铀核进行轰击,此现象如同链式一般不间断进行,并伴随着大量能量放出。在得出此结论以后,人类对于原子能量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如何充分掌握并利用原子能,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核技术在此情形下应运而生。

1 我国核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对于核技术的应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无损探伤以及疾病诊断与治疗等领域。随着时代发展,发改委不断出台新政策,如:“切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国内民用核技术广泛普及,确保国内核技术产业规模五年内突破1000亿大关,并逐年保持稳定增长,以此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在政策与科研的双重推动之下,我国核技术在短短几年中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除军事、医疗外,还延伸至辐射杀菌、材料加工、石油开采、工程探伤、食品加工、农业育种、农业除虫、同位素追踪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我国核技术综合利用企业达到5.55万个,投入使用的放射源数量为9.71万个,X射线机等常用装置10.35万个。由此可见,核技术在我国经济运作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充分利用核技术进行育种,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有效预防虫害;结合基因技术,在养殖业中充分利用同位素追踪,可培育出产奶量高、生长速度快且抗病能力强的畜类。

2 核技术在其他国家的应用情况

从IAEA提出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核技术正向工农业、医疗、生态环境治理、畜牧业以及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稳步发展。从农业与畜牧业的角度讲,核技术主要用于提升产品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食品保鲜、杀菌消毒、灌溉等方面。从人类健康的角度讲,核技术主要用于疾病诊断、CT放射成像、肿瘤疾病研究等方面。在美国,每年有30%的患病人群参与放射成像医疗活动,随着X光技术的普及,切实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活度较高的放射源在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但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通过对美国NRC提出的报告可知,截至2007年,美国境内Ⅰ、Ⅱ类放射源总量达到5.37万个,比2011年的中国多出近3倍。据悉,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核技术产业规模就已经突破了2000亿美元。我国与美国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还需切实加大研究与应用力度。

3 核技术辐射监管

为了确保放射源使用安全,避免辐射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破坏,IAEA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放射源使用准则,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我国为紧跟核技术发展趋势,保证核技术健康安全应用,承诺坚持履行该准则,在安全防控与动态监管过程中积极和国际主流衔接,同时开展立法、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工作,在实际情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国际核技术组织的认可和赞许。在此之后,国务院出台《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此条例涵盖上述准则的所有内容,综合考虑了各项基本要求,创建了核技术应用许可、放射源全寿命动态监管等制度,细化业主方与相关管理机构的职责,并授权于环保机构一同参与核技术应用安全监管工作。此外,在法律层面确保安全监管制度具备足够的权利与权威,同时与技术研发部门相互独立。通过多年的努力,环保机构创建了健全的核技术应用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了日常监管能力,安全监管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国内各地市级坚持落实相关政策,对废弃的放射源进行了统一的收贮和销毁,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消除放射源威胁,从地市级做起”,为人们生活与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从而促使核技术健康发展。

4 核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由我国核技术应用现状可知,国内共有5.55万个核技术应用企业,数量庞大,增长趋势明显。但核技术应用安全方面的专业监管人员仅有3200余人,分布到各个地市级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但地市级中的非专业兼职人员数量却较多,使得地市级的放射源安全监管专业团队较为缺乏。从中可以看出,核技术应用安全监管力度严重不足,加之人员中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水平高低不等,导致他们无法掌握现行规范与标准,各类监控与检测方法不能得到良好的运用,这一现象在许多地市级都有存在,专业差距较大。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规范核技术安全监管,并对安全监管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

4.2 废弃放射源难以有效处置

就目前而言,国内共设有20余万个放射源,其中仅一半正在使用,需得到合理处置的废弃放射源多达10余万个。从地市级的角度分析,首先由于相应的放射源处置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绝大多数只是放置于当地的废弃仓库中。虽然这种处置方法可以减少企业的安全风险,但长此以往,会使堆积盛放废弃放射源的仓库面临极大危险,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其次,有一些地市级疏于管理,未能在废弃放射源处置中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放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增大了当地的安全风险,反而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最后,相关企业缺乏规范的安全措施,无法及时找到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突发事件也不能给出相应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势必会酿成较大的损失。

4.3 无主放射源搜寻与恢复能力有待加强

放射源无色无味,人类感官无法感觉到,所以只能借助相应的仪器来进行识别,比如曾经在江苏南京遗失的“铱-192”,如图1所示,非专业人员很难辨识。非法遗忘掉的放射源被称为无主放射源,这些放射源通常会混进废弃金属等废料中,所以人们很难发现,使得放射源被再次加工或被人们捡拾使用,进而造成严重危害。这一事件在近几年频繁发生,相关机构为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应切实加强无主放射源搜寻与恢复能力。

图1 “铱-192”放射源

5 核技术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5.1 强化安全监管

始终严格按照相关监管准则,开展监管体系构建与立法等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核技术安全应用制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需坚持依法行政,动态管理。除此之外,还需提高各个地市级核技术应用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在掌握各项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当地的核技术应用实际情况,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同时还需具有运用当前科学技术的能力,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证人身与环境安全。

5.2 完善安全监管建设

除基本的素质与专业培训以外,还需以地市级为单位,对现场监测与试验分析等综合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明确监测的各项要求,在达到监测目标完成试验分析的基础上保障自身安全,这也是一名合格监管人员所必须拥有的素质之一。对于还没有满足标准化建设目标的地市级辐射站应加快整改与优化速度,同时形成能力,使市场中的监管单位实际监测水平得到提高。

5.3 提高废弃放射源处置能力

参照国外相关技术与经验,结合地市级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废弃放射源处置方法进行整改。当地政府发挥协调作用,创建鼓励废弃金属材料回收和加工方面的财政税收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废弃放射源处置基金,以此为处置技术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基础。

5.4 加强海关及企业的放射源检测

创建严密的放射源检测网络,杜绝外来放射源进入各个城市,当地金属冶炼企业应对回收的废弃钢材等材料进行放射性检测,以防止放射源进入到钢铁产品当中,制定问题发生以后的处理方案和流程,并得到法律法规的协助,促使各项制度全面落实。

6 结语


文章来源:无损探伤 网址: http://wst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62274.shtml


上一篇: 基于STM32的钢轨超声无损检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 材料科学论文_复合材料红外热波检测图像处理及投影标注技术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无损探伤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